第540章 只有一米高的院墙(1 / 2)

那都是之前的事了,那个时候确实有一点。但你也不能说特别多,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小偷小摸的事情都免不了。家里困难,谁都想要占一点便宜,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眼看着能占,干嘛不占?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

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其实家里都没有什么东西,即使偷也偷不了什么东西。

不是那三两瓜枣,就是鸡啊鸭啊蛋啊之类的,闹上门来也是一个没脸。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夏厚德带领大家发展种地和农副产品,地里的粮食翻了倍,粮仓里塞得满满的,年年还要卖掉多余的粮食,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邻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就少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哪家没进作坊做活?

想要拿到村里的“推荐信”进更好的作坊,拿更好的工资,那可是要评“品德分”的。

做生意还有“信用分”。

分越高越有能耐的人,越容易被推荐到更好的作坊,在作坊里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渠道,做个管事的什么的。

所以说,宁山村的风气越来越好,不只是经济条件好了,村子富裕了,还是夏厚德、白佩佩多管齐下,各种策略一起作用的结果。

“我们现在有信用分、品质分,做生意的要讲信用,你信用好了,人家才更乐意和你做生意。品德分也一样,你没有什么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可能还做过什么好人好事,那我们村里也乐意给你开证明,推荐你到更好的地方工作,拿更好的工资。”

“村里的风气好了,大家也高兴。他们不仅会那样要求自己,也会注意别人,防止有人破坏村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当然了,光有品德分还不行,村里经常会有外地商人来做生意,人来人往的,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

“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一个是将贸易区外挪,不让他们随意进入我们的生活区。还有一个就是安排护村队,让他们在村子里巡逻,负责村子的日常安全。”

……

还有一个贸易区,她怎么没看到?

段小雅一问,白佩佩就告诉她,贸易区在宁山村外围,为了防止进村的地方发生交通拥堵,往旁边靠了一点。

因此,他们进来的时候没有看到。

事实上这个“分区”工作,早在他们进入沽宁镇的城门时就已经在做了,那个时候他们不是做过登记吗?

那个时候登记的就是他们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因为他们的队伍登记的是“太医署”外派,探望宁山村夏厚德之氏白氏,也就是白佩佩。

既是官家的身份,那自然是一种畅通无阻,直通夏家。

若是商者,还没进村前,就有人领路,直接引到贸易区去了。

现在唯一有点自由的,大概就是前来看病的人,可以直接前往宁山药堂。因为宁山书院搬迁过了,即使有人往宁山药堂奔去,也不用担心和宁山书院的人矛盾冲突。

更重要的是,夏家本来就住得偏,当初宁山药堂也就跟着建得偏了,后来开辟道路的时候,并没有穿村而过,而是绕着村庄一侧插进去的。

于是就有了后来这条宽敞顺畅,可供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

白佩佩表示:这条路不够宽,要是放在她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