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到宋代遇学霸 > 第一章 说服母亲

第一章 说服母亲(1 / 2)

大宋仁宗皇帝天圣年间,深秋夜晚,东京汴梁城南郊庄头镇一户农家还点着灯,两个人正在低声谈话。

“雨儿,我不放心。你一个女孩儿,还是好好嫁人算了。外头不是好耍的地方。”坐在小凳子上面的中年妇女眉头紧蹙,面容愁苦,语气却不是很是坚定。

依偎在她身边的高挑少女孙雨,咬了咬嘴唇,低声回答道:“娘,今天叔叔被五爷爷骂回去了,可他早就盯上了我们家。五爷爷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女儿如果不能争口气,就在家里待着,不知道是福是祸。不如乘此机会,出去闯闯,也许另有前程呢!”

“唉,可你终究是个女娃儿,你抛头露面的,有个闪失,娘可怎么活。”妇女边说,边揉着额头。孙雨知道母亲头疼症又犯了,忙伸手,在母亲额角按揉起来。

吕母顺势歪头,叹了口气。毕竟现在叔叔几次试图立继,想让他的小儿子承继兄长香火,已经明目张胆的敢呛她这个寡嫂,以后再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

“雨儿不想待在家里任人摆布。”孙雨站直身子,语气坚定的回答,“就是怕乡里们议论,让娘受委屈。”

妇女轻轻地拍了拍女儿肩膀,黯然说道:“不用顾虑娘,不过是闲言碎语。当初你爹没的时候,五爷可是放过话的,绝不容族人饶舌。要紧的是你,你就是娘的命,这次要不是城里你高姨妈亲口作保,我是万不让你小小年纪就出外谋生的。也不知这一去,是祸是福!”

这位高姨妈,是母亲吕氏的族姐。小时候两人都是在庄头镇中长大,后来她嫁入东京汴梁城里一户殷实人家,日子欣欣向荣。而吕氏却嫁入本镇,以务农为生,渐渐的情谊虽在,来往却少了。

今年头上镇上学里祭孔,她回娘家走亲。在聊天时,得知孙雨能识字明算,十分惊讶。当场便考校了一番,称赞不已。又拿来纸笔,让孙雨写了字观看,见字虽然写得差些,也差强人意,能交代的过去。于是和吕母商量,想要请孙雨随她进城里住,帮她写写算算,做些账目。食宿由高家负担,另外每月给粮一石。

高家祖上是四川来的织匠,靠为朝廷官营的绫锦院织锦为生。到高姨爹这代,织造手艺精熟,逐渐成为“户头”,供应四五张织机,手下共有十来个工匠。高姨妈平时琐事繁多,并且识字不多,计算也不精细,在领取物料丝线及记录各个女工织锦多少这种事上,常常发愁。这时碰上孙雨这么个现成的“账房”。当时便拍板,邀请孙雨去试试。

“这是个走出镇子的机会。到了城里也有人照应。只是做事要细心些。我听舅母说,高姨妈平时也在绫锦院织锦,手艺精湛。我跟着姨妈,将来也学点本事傍身,怎么不比现在待在家里强?”孙雨开口解释。

吕母闻言,点了点头。

“娘给我讲讲高姨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吧。”孙雨觉得有必要搞清楚以后工作单位的情况。

“这些年过去了,人也变了不少。小时候她就聪明,长得也好,裁剪刺绣,样样精熟。果然到了十五岁上,被城里人看中。她算是镇里有名的发达人了。”吕母有些唏嘘。这些年自己的日子每况愈下,亏得五爷是个正派人,碍于旧情,多方照顾,自己才能把日子过下来。

“以后去了绫锦院,你要听你高姨妈的话。她是急脾气,若你觉得受了委屈,不要和她起了争执。先忍了气,回来再理论。”

孙雨点点头。她去了城里,除了高姨妈外无依无靠,自然要听话。老实说这次高姨妈愿意提携,真的很幸运。

自己家就是一个普通农户,父亲去世后依附叔叔生活。若没人引荐作保,想去城里务工极难。所以说高姨妈才是自己将来工作时的唯一可以依靠的靠山和依仗。紧跟着靠山的步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