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恵の野(1 / 2)

除此之外对于钢铁厂的许可证审批也层层设卡,除非这家公司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否则一定会成本大增。

完整的产业链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是进行收购,这样一来其成本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这让他们更加无法承受来自欧洲的降维打击。

其实哪怕有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庞大的资金支持,并且在技术上赶上了欧洲,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这种大型钢铁厂终究会走向没落。

虽说此时美国没有环保的概念,但是却有《联邦妨害法》。

钢铁厂的噪音、烟雾、废水,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喜欢这些东西,不过这些统统可以构成妨害别人的因素。

只是通常来说,在美国普通人是告不赢公司的,毕竟双方的体量完全不同,公司有足够的财力可以聘请更好的律师,并且有更高的话语权。

但如果有官员从中作梗或是秉公执法,那么结局就不好说了。

当然,美国的官员们疯狂打压本国的钢铁企业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奥地利和英国继续当买办。

实际上这样卡企业的脖子,他们就很容易收到更多的政治献金。这些钱可以打通他们的仕途,也可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弗兰茨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并且好为人师。

总之这样双赢的买卖,他们很愿意一直做下去。

至于劳动力,弗兰茨打算继续用之前在中美洲殖民地的模式。以奥地利移民为骨架,然后用日本劳工和爱尔兰劳工作为填充。

这其中将以日本劳工为主,爱尔兰劳工虽然是免费的,但是这些难民已经饱受摧残,他们绝大多数不适合立刻投入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和一定的治疗。

而且随着爱尔兰饥荒的加剧,能苟活下来,并且还能登上救援船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卑鄙、阴险。

毕竟大多数好人早就被这样的方式淘汰了,也许他们能活下来,但是想要经过英国人的筛选最终登上奥地利帝国的救援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说英国人没把爱尔兰人当人看,但就算是他们不要的垃圾,也不会轻易放给奥地利。

英国人首先挑选的就是那些老、弱、病、残、孕,以及生病的个体。这些人存活率低,同时还要消耗大量资源,即便是到了奥地利帝国也很难作为劳动力,纯纯的负收益。

无论奥地利帝国接受与否,英国都有办法对其进行抹黑。

不过随着饥荒和战乱的加剧,体弱的人越来越难来到港口。英国人是不可能为了恶心奥地利人而特意花钱将那些老弱病残运到港口来的。

至少此时他们还没有那么丧心病狂.

于是乎英国人便优先将罪犯和流氓塞入了奥地利帝国的救援船,这些人在的破坏力和口碑自不必多说。

除非是受虐狂才会觉得这群人情有可原,期间甚至还发生过难民劫持救援船的事件。

正巧奥地利帝国海军路过才避免了灾难发生,弗兰茨花了好大力气才把事情按下。不过在那之后再没有救援船敢忽视弗兰茨的命令,所有的救援船都老老实实地配备了安保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