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爱尔兰人对自己身为英国人的身份感到骄傲,看不起奥地利帝国的殖民地。
虽然听上去很离谱,但他确确实实发生了。奥地利帝国对于这部分人坚决遣返,不留任何余地,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弗兰茨留他们在奥地利反倒是作孽。
再加上爱尔兰地区的结社传统,让爱尔兰劳工非常难以管理。
英国几百年的残酷统治让爱尔兰人变得相当麻木,无论奥地利帝国对其进行遣返,还是直接处决,能起到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而且影响相当坏,毕竟英国人一直在盯着奥地利帝国。双方相互抹黑早已是常态,英国人绝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日本劳工在这方面就要好得多,幕府和各藩大名为了交好奥地利帝国,一直都严把质量关,努力为殖民地提供最优质的货源。
在登船之前幕府和各藩都会让那些劳工们吃好、睡好,想方设法让他们看起来强壮一些,精神一些,甚至还会进行简单的奥地利语和礼节培训。
奥学一跃超越兰学和汉学,成为此时日本的第一显学。
实际上整个日本最大的亲奥派就是幕府,然后是各地大名,再之后才是受奥地利帝国影响的商人、学者支流。
不但没人抹黑奥地利帝国的这种行为,反而将其视为上国的恩惠。
另一方面此时的日本劳工对于奥地利帝国殖民地其实十分向往,毕竟每次奥地利帝国的船队到来时总会带回满船粮食、货物,以及一大群现身说法的日奸。
“天赐之膏腴,帝皇之恩赐。
沙中自生金,贫者一朝富。
耕者有其田,寒门出贵子。
商贾通四海,浪人成将军.”
(其实想写日式俳句的,但研究了半天发现自己水平有限,最后还是决定把原版放出来。)
这些人将日本传统的歌舞伎和歌剧相结合,鼓捣出了一种全新的剧目。演员们的服装也都十分怪异,既有月带头的武士,也有传统歌舞伎中的隈取和涂白,甚至还有人剪了发头戴帆船帽。
幕府的高层和奥地利的官员都看不懂,但是对幕府治下普通民众的宣传效果倒是十分拔群。
还有一点日本劳工深受东亚文化熏陶,他们非常喜欢内卷,经常不把自己当人看。总之就是既不抱团,在还活得下去的情况下也不怎么反抗。
还活得下去的情况是奥地利帝国这边定义的,对于绝大多数远渡重洋的日本劳工来说他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上面的四句诗也并不是完全胡诌,无论是加利福尼亚,还是中美洲殖民地的自然环境都要远好于日本列岛。
用土地肥沃,物产丰盈来形容完全不为过。两地的金矿也不是假的,只不过想要淘金需要办手续、交费用就是了。
一夜暴富的人却是不少,但一夜之间在赌场、妓院输得精光的人同样不少。不过最惨的就是那些还没来得及享受就死在匪帮或同伴之手的人。